生生不息、环宇栋梁
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快讯>>综合新闻>>正文
综合新闻

“乡土气息”VS“珠光宝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非遗进校园

2025年03月18日 20:58  点击:[]

     在北辰区非遗农民画展馆的玻璃展柜前,一群来自天津职业大学宝石专业的学生围拢在一起,他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那些用质朴笔触勾勒出的丰收图景、节庆民俗,在灯光的映照下色彩艳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正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能不能让这些非遗瑰宝走出画框?”这句问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让这群“00后”青年由此踏上了非遗焕新之路。他们以匠心手工创作,将北辰农民画的质朴热烈与宝石的璀璨华美相融合,开创了“津彩宝石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北辰农民画来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天津市北辰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吸收了剪纸、刺绣、草编、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精华,题材广泛,以心造像,求全求满,装饰性强,随心赋彩,引人入胜,是根植于津郊沃土的一颗耀眼的文化之星,百余件作品被国内外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宝石画是宫廷造办处技艺的现代传承,是一种以各类珠宝玉石等作为原材料,利用着色点缀、浅浮雕等技法,通过画、撕、堆、贴、镶嵌、锻造等工艺进行创作的传统绘画形式。一幅精美的宝石画需要经过画稿设计、宝石选料、宝石加工、色拼镶嵌等工艺流程,方寸之间尽显珠光宝气。


     当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民画遇上“珠光宝气”的宝石工艺,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悄然展开……

     一群天津职业大学宝石专业的学生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深厚的学科背景为依托,成立了“津彩宝艺”团队,在校内宝石专业教师和校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共同指导下,以宝石鉴赏、宝石加工、宝石设计专业技艺,焕新非遗北辰农民画。每一幅“津彩宝石画”都是一次匠心独具的创作,从天然宝石的精心挑选,到设计、切磨、抛光、色拼、定向、粘贴等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这其中凝聚着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这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带着这样的信念,团队成员依托珠宝加工天津市集训基地技术支持,精进宝石画制作技术,创作出《鱼米之乡》宝石画,受邀参加2024年北辰区第23届北辰民间绘画新作品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天津职业大学多次组织农民画非遗传承人进行讲座,涵盖农民画艺术形式赏析和绘画技法讲授等;策划“农民画进校园”活动,百余幅作品在学校图书馆展出,吸引了千余名学生驻足参观;成立“宝艺+”文化传承社团,通过参加非遗作品集市、“农民画进小学”“农民画进社区”等百余场活动,提高了“北辰农民画”的知名度,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场“非遗文化保卫战”中。社团成员创作的《玉米丰收图》在第23届“北辰民间绘画新作品展”中荣获佳作奖。

     “津彩宝艺”团队指导教师、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李溪表示,“津彩宝石画”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承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这群“00后”青年将继续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更多的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关闭